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叶匡政 易富贤 郑也夫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我是名师”学生系列 第四十八讲 《从聆听开始:采访场域中的双向解码艺术》
时间:2025年06月17日信息来源: 点击: 【字体:
  

6月13日19:00,名师课堂办公室在上河书院204圆心•青春社区剧场开展“我是名师”学生系列讲座第四十八讲《从聆听开始:采访场域中的双向解码艺术》。本次讲座由李欣阳担任主讲人。李欣阳,现就读于晋中信息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太古科幻学院宣传兼策展部部长,新闻采写产业学院学生,喜欢探索一切新鲜事物。采访稿件发表于我在书院读大学公众号,曾发表了《梁达:我要写出百万字小说》、《王璐:从逃兵表标兵》、《张育玮:从网文读者到科幻作者》、《江东:寻找自我的NPC》、《杨泽庆:打动面试官的36小时》等稿件,荣获第四届盘古杯科幻文学素养创新大赛三等奖,首届“我在书院读大学”征文大赛优秀奖,2024 - 2025学年文艺活动先进个人。

在信息传播加速度的时代,新闻采写作为揭开事实本貌、构建认知桥梁的专业实践,其价值愈发凸显。李欣阳以扎实的专业积淀与一线实战经验为基石,为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操价值的新闻采写知识分享。他首先明晰新闻的本质属性:作为记录社会肌理、传递信息内核的多元载体,新闻存在广义与狭义的概念分野——前者涵盖通讯、特写、评论等复合文体,后者则以精炼文字锚定新近发生的价值事实。他特别强调,记者作为新闻素材的首要采集者,其对事件的价值筛选、视角建构直接作用于公众认知图谱,这种与新闻内容相互依存的关系,实则推动着行业生态的迭代演进。

在解析新闻结构时,李欣阳将标题喻为新闻的"视觉灯塔",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数字冲击(如"30天城市垃圾分类轨迹")、悬念设置(如"凌晨三点的急诊室手记")等策略激活受众注意力,同时需恪守"准确如尺、简洁如刃、亮点如星"的拟定原则。在互动教学环节,他以"梁达:自我风格养成记"与"从校园到职场:梁达的创作突围战"两组标题为样本,引导同学们从信息密度、情感共鸣度、传播适配性三个维度进行对比解构,在思辨中深化对标题创作规律的实践认知。

在媒体生态加速迭代的当下,新闻采写正经历专业性与创新性的双重重构。李欣阳从多维视角解构行业核心准则:首先以"栏目定位"为创作坐标,强调传统媒体需如"2025年人口普查数据深度解读"般保持严谨范式,自媒体则可借"盲盒经济:拉布布为何成为Z世代硬通货"等热词体系构建传播爆点;其次提出"任务拆分法则",将复杂采写工程拆解为"新闻本质认知-写作框架搭建-零基础采访突破"三大模块化训练,形成阶梯式能力提升路径;其三重申5W1H原则的底层逻辑,指出新闻的广义定义(社会事实记录文体)与狭义内涵(新近事件精要报道),本质上是对"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六要素的结构化呈现,这种要素渗透同样贯穿于标题提炼、主体架构等文本构建全流程。

他以"胖猫事件"中网络篡改信息导致的认知偏差为警示案例,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是采写不可逾越的生命线;在标题创作维度,既肯定"200斤到100斤:我的逆袭减脂密码"式数字叙事、"三句话让品牌方主动合作:新人博主的破局之道"式悬念设置的传播效能,也警示规避"诊所输液半价"类模糊表述的合规风险;尤为注重实践赋能,通过多组标题案例的对比研讨,让同学们在互动中掌握"理论-案例-实操"的转化逻辑,切实践行"实践出真知"的采写本质。

在新闻采访实战经验分享环节,李欣阳针对不同受访者类型提供了体系化应对策略:面对自我认知模糊的受访对象,他建议以"时间轴线对比法"切入,通过"入校时的职业规划与现在的认知差异"等维度引导对方挖掘成长脉络,并从回答中捕捉关键词进行弹性追问;应对身份地位较高的受访者时,特别强调破除"学生思维"的心理壁垒,以专业自信的沟通姿态构建平等对话场域;针对沉默型受访者,他传授"兴趣破冰术",通过捕捉对方社交账号细节、询问业余爱好等轻话题搭建信任桥梁;而遇见过度健谈的情况,则需掌握"礼貌截流"技巧,以"您刚才提到的关键点是否可以展开谈谈"等话术重新锚定话题主线。

在现场互动环节,当有同学问及"如何打开沉默者话匣子"时,他结合微表情观察理论指出:"要像猎手一样捕捉对方瞳孔放大、身体前倾等兴趣信号,顺着'您提到的童年经历对现在的创作有何影响'这类具体化问题深入钻探";面对"倾听与提问何者更重要"的困惑,他提出动态平衡理论:"内向型采访者可将70%精力用于深度倾听,通过'您刚才的表述让我想到...'进行联想式引导;外向型采访者则需以问题设计为导向,但无论哪种风格,都要让对话成为思想共振的场域,而非信息灌输的单向流动。"

此次讲座在思想交锋与实践智慧的交融中圆满落幕。李欣阳以理论为经、经验为纬,为同学们编织了一张兼具专业厚度与实践弹性的新闻采写知识网络。相信同学们定能将这场分享中的所得所悟转化为创作动能——在未来的新闻实践中,既以5W1H原则为认知锚点坚守真实底线,又以创新思维破解传播难题;既能用"破冰术"叩开不同受访者的心灵之门,亦能用标题创作的"黄金三原则"点亮信息价值。愿他们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在新闻采写的道路上深耕不辍,用专业视角打捞时代深处的价值故事,以生花妙笔书写属于新一代新闻人的精彩叙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