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19:00,名师课堂办公室在箕城书院思辨大厅开展“我是名师”学生系列讲座第四十六讲《沉默的修辞学:小说中未言明的我力量》。本次讲座由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302班在读学生赵吉担任主讲人。赵吉,校篮球队成员,2023晋中信息学院篮球赛“至强杯”冠军,系创意写作学院2023级优秀学员。其作品以新锐现实主义为底色,承袭鲁迅“揭出病苦”的批判力度,其短篇小说《奇迹》发表于国内文学知名期刊《微型小说选刊》。座右铭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墨韵藏思,结局蕴情;解构终章,探源创作。在文学的璀璨星空中,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魅力熠熠生辉。而在众多小说元素里,结局宛如一颗神秘的星辰,尤其是留白式结局,虽“不着一字”,却韵味无穷。赵吉以毛姆"用谎言揭露真理"的论断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小说结局的多元形态及其背后的创作哲学。他精心设计板书,将小说结局结构为16种不同的星图,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叙事收尾谱系。在众多结局形态中,他着重对比了封闭式与开放式结局的叙事差异与审美价值:"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为伊丽莎白与达西安排圆满结局,这种经典封闭式收束如同交响乐的终止和弦,给予读者确定性的满足;而余华《活着》结尾处老人与老牛在夕阳下的独白,则像中国画中的留白,以'不言而言'的方式邀请读者参与意义建构。"两种结局,一如油画的浓彩收束,一似水墨的烟云模糊,共同织就叙事美学的双面绣谱。

跨界寻白,同悟美学。为打破艺术门类的界限,赵吉创造性地构建了一个跨媒介的"留白美学体系"。他播放《盗梦空间》结尾处陀螺旋转的经典片段,按下暂停键时说道:"这个持续转动的陀螺,就像文学开放式结局的视觉化身——它既可能是现实的延续,也可能是梦境的延伸。"紧接着展示的八大山人《鱼乐图》中,大面积的留白与一尾孤鱼形成强烈对比,"中国画的'计白当黑'与小说留白异曲同工,都在虚空处孕育着无限生机。"当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突然中断的片段响起时,他适时指出:"音乐中的休止符恰似小说里的留白,沉默本身已成为最震撼的表达。"

笔绘缄默,续写华章。讲座终章,素笺铺展如未完成的稿页,赵吉邀众人一同写下“最难忘的沉默瞬间”——是监护仪上绵长的平线里藏着的生命絮语,是毕业照定格前的刹那空白中浮动的青春怅惘,是地铁车窗上陌生人睫毛间悬而不落的泪珠里沉淀的人间故事。这些未言明的瞬间,终将在未来的文学土壤里萌发新的枝叶。

值得一提的是,留白并非小说独有的专利,它是所有艺术的共通语言。电影里的空镜头、音乐中的停顿、绘画里的空白部分,都如同小说的留白式结局,以“不言而言”的方式,引发同学们的深度思考,创造出更为深远的艺术感染力。人生亦如开放式结局的小说,愿同学们在时光的留白处,在无限可能的空白里,续写属于自己的璀璨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