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叶匡政 易富贤 郑也夫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课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我是名师”学生系列第四十五讲《平仄里的心跳-当古典格律遇见现代生活》
时间:2025年03月29日信息来源: 点击: 【字体:
  

3月25日19:00,名师课堂办公室在上河书院204开展“我是名师”学生系列《平仄里的心跳-当古典格律遇见现代生活》主题讲座。本次由信息工程学院在读学生梁达担任主讲人。梁达,在校期间参加创意写作作家班散文工坊;有原创作品《寒醋禅赋》发表于国家级期刊《赤子》。番茄小说签约小说《破零者》《赤澜大陆》等。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穿越时空的界限。他携诗词情怀与创作积淀,为在场学子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学对话。

心语遗珠,尽染诗痕。梁达同学以“何以为诗?”一问,瞬间抓住了在场学子的心。面对台下“情感表达”与“生活记录”的回应,他轻点屏幕,李白醉卧长安酒肆的不羁、李清照夜雨剪烛的婉约、苏轼竹杖芒鞋踏烟雨的旷达,一一浮现眼前。“诗是遗憾的具象化,是失望的回声,是思念的折痕,更是爱情的拓片。”梁达缓缓道来,在古人的世界里,诗是情感的奔涌出口,是生活的细腻描摹。每当夜幕低垂,月光倾洒,诗人们便蘸着心中的思绪,挥毫泼墨,将关于爱情的缱绻、友情的真挚、家国的担当,化作千古流传的优美诗句。这些诗句,恰似古人的“朋友圈”,让后人得以穿越千年,触摸那个时代的温度。

沉浸于古人诗意生活的余韵中,梁达同学顺势将话题引入诗中的平仄韵律。他说道,诗中的平仄韵律,就像是字焚里的密码,隐藏着诗人对语言炉火纯青的运用技巧,以及对情感丝丝入扣的细腻刻画。平仄相间,抑扬顿挫,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历经诗人的反复琢磨、精心雕琢,最终共同交织成一篇篇动人心弦的诗篇。这般对语言运用的极致追求,不仅彰显了诗人的卓越才华与非凡智慧,更让我们透过文字,清晰地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炽热热爱以及对美好的无限憧憬。

在对诗歌的深入解读中,李白醉酒吟诗时的豪放不羁、苏轼月下漫步时的潇洒自在、辛弃疾壮志难酬时的悲愤激昂……这些诗人极具个性魅力的“凡尔赛时刻”,成为了讲座的又一亮点。诗人们借助诗歌尽情释放内心深处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风采,也让现场听众仿佛穿越时空,真切地置身于那个诗意弥漫、激情四溢的时代。

当视角回归当下,梁达同学话锋一转,分享了自己三行诗的创作历程。最初,他只是简单地模仿古人的诗句,尝试着用平仄韵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诗不仅仅是形式的堆砌,更是情感的流露和思想的火花。于是,他开始尝试将现代生活的元素融入诗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描绘身边的点滴美好。他的三行诗,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流畅,见证了他对诗的理解和感悟的不断深化。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讲座期间,梁达同学展示了6张意蕴丰富的照片,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好奇心。照片里或是静谧的自然风光,或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场景,无一不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随机,他借此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古现代诗词创作,希望大家能突破思维定式,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转化为优美诗句。在他的鼓舞下,三位同学勇敢地站上台,不仅分享了自己根据图片创作的诗,还毫无保留地讲述了创作时灵感的来源、意象的选取,以及如何通过诗句传递细腻情感。他们精彩的分享,在现场引发了热烈讨论,也让大家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生命虽然有限,但当我们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在努力中完善自己的时候,生命也是无止境的。诗,就是那把开启无限可能的钥匙。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好,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宁静。“拒绝三点一线的NPC脚本,你的生活该有自定义皮肤。”梁达学长鼓励同学们“给晨跑配乐《将进酒》,给实验报告写俳句注释——诗意不在远方,在重构日常的勇气。诗意从未逝去,它只是换上卫衣,继续与时代心跳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