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中越中沙、西沙、南沙群岛冲突,中印藏南军事对垒,一系列事件说明西南、东南边境一直不安宁。同时,新疆、西藏恐怖分子十分猖獗,大有“乱我中华”之意。面对诸多问题,我们且从军事专家的大战略角度挖掘乱象背后的原因。
北——西北线地缘已从大患走向和平,原因自然是苏联解体。俄罗斯虽然继承了苏联大量政治、军事、自然资源等优势,但其军事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东突”等国际恐怖组织异军突起,自此后从未消停。中国与北方邻国之间边境问题基本解决,中国得以将大笔军费投入资本、技术的原始积累,取得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西南线地缘一直以来态势稳定,除1962年中印战争外,总体局面和平。一是因为坐拥喜马拉雅山脉,“世界屋脊”据险可守;二是周围国家经济实力落后,综合国力不强,难以同中国对抗;三是仅中印有历史遗留边界问题,且与其他国家并无根本利害和敏感地缘政治问题。
东南线恰恰相反,成为形势严峻的热线地缘。中日、中越、中菲的岛屿争夺战,中国与东盟在南海的抗衡,以及与其背后的盟友——美国在第一、第二、第三岛链的主导权争夺使南海、东海成为国际热点地区。同时,东南部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经济建设中心地区,GDP占全国二分之一以上,且人口占95%以上。如此庞大的人口以及众多的工业城市,一旦受到战争威胁,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我国的战略重点是:“倚北”、“安西”、“保东南”。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综合实力不强,军事力量与超级大国美国相距甚远的实际情况下,毛泽东游击战“十六字诀”中依然有可以借鉴之处。“敌驻我扰”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得以展现: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几次妄图登岛,并派出军舰闯入我领海,有“长驻”之势。我海警出动扰乱日本部署,在钓鱼岛按常规巡视,取得了暂时的战略优势。在中菲“触礁”军舰事件中,菲方运输船想绕过我方监测,潜入仁爱礁运输建筑材料。我方海警船巡航时拦截,趁其疲于应付监测时,海警船果断将其赶走,利用“敌疲我打”战术打断菲方妄图继续强占我主权岛礁的想法,最终使菲方行动以失败告终。
然而,再精明的策略和方法欲得到实施都需要基于对己方力量的强大与自信、对敌方情况的准确掌握、方法的灵活应用等方面相结合。正如国外智库所言:台湾问题能否解决将是中国能否成为真正大国的试金石。外面的风雨再大,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运用智慧的方式,踏实地走好我们面前的每一步。对国家来说是这样,对我们而言更是如此。(新青年论坛 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