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How could we live together?
时间:2014年06月1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68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濂来我校就“愤恨与正义”进行讲读。在进入正题之前,他提出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说How could we have a happy life 事关幸福,那么,How could we live together 又事关什么?

显然,这堂课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它事关正义。在这样一个人人喊痛的年代,周濂老师告诉我们需要谨慎的区分嫉妒、怨恨、愤恨三者之间的差别。其实,妒忌是有三种形态的:温和的妒忌没有恶意,甚至是羡慕;竞争的妒忌可以是一种向上的动力;一般意义上的妒忌却充满了敌意和恨意。课堂上由诺奇克的妒忌心理学图表得出的几种不同结果,不由得引起大家对自己心态更深层次的了解以及认识。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当下这个犬儒主义盛行的时代,急切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调整自己的心态。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国道德底线沦丧,社会之风颇为浮躁。具有中国特色的愤恨或批评,将所有问题归结于体制的迟钝。其实不然,目前只是非正义局面在不断地恶性循环。我们需要提倡正义观,这样,个人的愤恨及嫉妒等心理将会达到平衡,社会也将多一份和谐。崔卫平老师说过一段话,“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这句话其实是在鼓励人奋进,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中国,这样,愤恨完全可以通过诉诸社会正义予以转移、释怀和化解。最终让无能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我校学生向周濂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谢谢老师本学期关于西方哲学的深刻讲解,让我们在哲学殿堂中获得启迪,明确自己前行的方向。(新青年论坛 王亚冰)How could we live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