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毛时代对国家建设的实践
时间:2014年06月1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1949年党的政权最终确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承载起建设新社会和新国家的使命,全面展开了党领导人民建设国家的实践。68日上午张鸣老师为大家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实践道路。

张鸣老师指出在整个毛泽东时代国家建设和实践历程之初,整个国家还是用革命方式和革命思维来解决一些事务。由于毛泽东用革命的世界观来思考问题,所以也必然导致用革命的方法论来解决问题。在建国之后搞的各种运动都体现着革命方式的理论指导。如土地改革一以贯之的就是通过暴力方式从地主手里征地,这样地主很被动很不情愿的。土改应当是通过和平赎买的方法平稳过渡,用赎买的政策购得土地分给农民。在和平时期通过这些没有合理政治逻辑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不符合正常的历史现实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建国之后在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剥夺人民自由交易市场买卖的权利,统一由国家收购,但是统一收购的成本未免有些过高,而且成效也不是特别明显。所以这后来就演变成集体化,通过成立合作社,实行土地国有化,农民的生产资料及土地都归集体所有,从制度上确立下来。这样就减少了成本和行政程序。但是这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大大降低,土地改革刚把土地分给农民,就又实行国有化运动。我们走的这条道路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因为党是依靠人民来获得政权合法性的,也就是党是内生于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她的执政基础来源于人民内部。所以走集体化道路与其内在逻辑是不相符的。加上国家对重工业的高投入使得经济模式严重扭曲,直接导致后来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所以说对于当时国家的探索和实践自上而下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缺乏建构一套合理的宏观机制来指导国家建设。正是由于这种逻辑性的错误,才使当时社会如同没有阶级领导一样,整个国民一盘散沙,国家建设也步履维艰,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

当时中国所走的道路同样也让世界感到惴惴不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战时思维也不断地向外渗透,感觉仗是一定要打的。暴力革命的思想挥之不去,国家建设永远也不会步入正轨。

通过张鸣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有了一个对国家建设的思考。还原历史,对比今昔。透过毛泽东时代对国家的实践来反思今日中国的改革事业。面对当时的“窘境”,由暴力方式衍生出来的计划经济,虽有传统余威,却无现代之力,不能使中国走向强大。所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面对改革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要寻求内生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逻辑,立足国情,不断探索。发挥党的优越性,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强国!(新青年论坛   张宪超  菅舒玮)毛时代对国家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