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下午,听说周濂老师来了,博学楼203。我特意带了一杯茶,似乎咀嚼茶的香味才能将这堂课感受的更深。文化相对主义与伦理主义,展示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文化现象以及其解释,希望能感受到辩证思维的奥妙。
如约而至,老师所讲的是文化相对主义、伦理学中的主观主义及利己主义。从文化的差异性引入到文化的相对主义,举了很多浅显易懂的例子。爱斯基摩人是一群生活在特殊恶劣环境中的人,他们有杀婴及抛弃老人的习俗。这些习俗在非爱斯基摩人看来简直是没有人性违背天理,但爱斯基摩人仍有这个习俗就是为了适应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我沉入思考!
跟随老师的思路,顺引出了文化相对主义的一些主张,没有客观的标准来判断一个社会的道德规范比另一个社会的更好,没有在所有的时代被所有人坚持的道德真理。那么我们现在所处的又是什么样的社会标准?是否若干年之后,我们也会被称为后“爱斯基摩人”……迷茫之余来不及多想了,先记下来,还是等回宿舍来场长考好些。一个又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例子,把文化相对主义与伦理主义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老师缜密的理论,激昂的论据使我们更容易的理解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从整堂课来看,无不贯彻着辩证的这一思维,文化相对主义关键就是相对两个字。什么是相对、相对并非绝对的,它只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等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作用,有这样一个总结:“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一个群体的成员视为正确的事情,可能被另一个群体视为十分可怕的事情”。这就体现了一种辩证的思维方法,文化相对主义与伦理主义辩证的结合,我再次感悟了辩证思维的美丽。我更加理解对待任何事情不应该单单从一个方面去看待,而是应该辩证的去看待去理解,生活中多一些辩证的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会更加和谐。
两个半小时转瞬即逝,当我起立鼓掌课堂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桌上的茶没有动,但是心里却留有了余香。期待着下个月和周濂老师再次相约名师课堂。
(新青年论坛 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