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名家大讲堂第一百八十八讲——《科技创新与资本赋能》
时间:2025年03月20日信息来源: 点击: 【字体:
  

3月19日,阿里云创业大学导师、新华社金融专家,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后导师黄建华老师受邀到访我校,并于晚19:00与我校师生齐聚图书馆小礼堂共同开启一此有关科技创新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奇幻之旅。黄建华老师将艰深晦涩的理论知识融入生活实际,凭借自我渊博的知识底蕴以及巧妙的讲述为我校师生带来了科技+金融的新视角、新体验。

当今世界,人类技术的进步以几何倍数所增长。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Deep Seek崭露头角,应用技术的革命与创新将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面对这一趋势,黄建华老师以《科技创新与资本赋能》为主题,借国家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要求,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紧密的结合了起来。产业是基础,金融是助力。对于新时代的发展,黄建华老师借找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提出未来发展的逻辑体系,向同学们揭示了当今时代企业的发展应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从而建设现代化的企业,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这不仅是生产力的发展,更是思维智慧的新高度。不论是晋商文化、信通天下,亦或是助力环境、搭建绿网、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迈进,科技的助力无疑对各个方面均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予了人类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它也需要一定的载体。作为由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经济模式的数字经济,它无疑为国民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全新动能,也促使社会变革迈入了里程碑式的一步。黄建华老师指出中国GDP的增长离不开两个红利,分别是人口与效果红利,而后者离不开中国在GDP等方面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黄建华老师从“数字经济+业务模式”,“数字经济+AI、5G”,“AI、5G+劳动方式变迁”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GDP增长的数据链条,而这正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最好证明。黄建华老师的讲述秉承好数字打造新模式、好智能打造新生活以及好方式打造好平台且节约资源的新理念,给予了同学们在未来从业亦或是其他选择的新思路以及新出路。

为使金融理论变得通俗易懂,黄建华老师以选天鹅、打天鹅、做天鹅三个抽象但又格外形象的词语给现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市场要素、资金要素、团队要素及技术产品四方面作为判断好企业的新标准,即为选。瞄准金融投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即为打。建造一栋大楼所需要的是好的地基+四梁八柱+屋顶,但是若要构造一个体系相当于整合好闭环资源无缝执行到位+科学精准的运营+接地气成体系的领先方法论,而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这一方法论的引导,这即为做。近几年,智慧文旅、产业+等词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而在金融领域想要脱颖而出还得积极构建黄建华老师所提倡的“产品与市场,项目与资金“的桥梁。

Q&A,启迪对话

科技创新、金融资本,这些看似距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东西正在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对于这一场与科技对话,与金融共舞的思想盛宴,在场无不惊叹连连,掌声接连不断。讲座尾声,不少同学或从自我经验、或从未来发展纷纷向黄建华老师发问——

Q:教授您好,我想问您的是共享经济前年不是挺火的吗,共享单车也给我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资本涌入推崇的情况,那您是如何看待这个情况呢?

A: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这都是名称,对于任何的这种现象,我认为是任何的商业行为都是在前,监管在后。人类不向前探索的话怎么可能产生新的方式呢?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一开始政府就可以监管好。这个问题是现实的也是人类要面对和解决的。此时需要的就是政府需要做好这个核心,新质生产力,提前的去做好预判。遇到问题不可怕,解决就好,这是正常的。

Q:黄教授,就是针对这个萝卜快跑的出现,致使不少工人下岗,您如何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呢?

A:这个问题确实紧随现实。萝卜快跑这个无人驾驶软件的出现其实与我们人工驾驶时滴滴出现的时候情况很像。就像是之前北京户口才能开北京的出租车,但是当滴滴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抢饭碗的情况。过去在我们七八十年代,中学生是积极分子的,但是下岗饭就业的五年,高中生也下岗了。提起华为单位的用人理念,它提倡的是如果你工作八年或者当你年龄到达三十五岁的时候,它会和你进行续签。我们今天现场有很多的大学生,但也许大学生在十年或二十年以后也面临的是下岗,这其实就是知识老化了,所以其实学习真的很重要,它是贯彻你一生的。所以我认为如果让我们年轻人去创业,老年人去负责传统的企业,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模式。

讲座结束,现场师生纷纷走上舞台,为黄建华老师送上鲜花与掌声并合影留念,定格美好时光。本次讲座如同一盏明灯,为身处科技创新浪潮中的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关注前沿技术的突破与资本市场的逻辑,更要脚踏实地,在产业痛点中寻找创新支点,将所学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投身创业还是深耕技术领域,我们都应保持对趋势的敏锐、对风险的敬畏。未来的世界,属于那些敢于拥抱变革、用技术创造价值的破局者。愿我们都能以这场讲座为起点,在科技与资本交织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坐标,躬身实践,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