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所处的时代就像一年中的四季,春去秋来似乎悄无声息,实则变幻莫测,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真的会“发声”,你相信吗?
今天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或许你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他边“咳嗽”边走进医院,以非常肯定的口吻告诉医生:“我得了流感,我已经在网上得知了我的病情,快点给我开药方吧!”朋友们,请不要为此而感到大惊小怪,这名“患者”对自己病情的预感度是存在科学依据且具有相当准确性的。而这项事例是基于谷歌在2008年底正式推出的一个名为“谷歌流感趋势”的项目,这一项目的运行以人们进行网络搜索的时候,利用他们在网上对健康问题寻求帮助的趋势来进行预测,让数据“发声”。2014年3月23日,IBM咨询服务部副合伙人,业务分析与优化解决方案负责人马野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大数据时代》的专题讲座,让数据发出自己的声音。
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所谓大数据,就是指通过收集与分析海量的数据,找到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且对这些数据进行筛选、分析,并且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并且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这些趋势。正如上述案例中提及的,谷歌公司通过在网上收集人们对于健康方面的咨询搜索,来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从而让人们能够在事情未发生前做到未雨绸缪,不再一味的遵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传统固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具有变革性的,她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就像望远镜能够让我们感受宇宙,显微镜能够让我们观察微生物一样,大数据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及理解世界的方式。
在大数据时代里,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是要做出相应转变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树立“样本=总数”的大数据观念,而不再仅仅依靠于少量的抽样数据;二是我们要乐于接受数据的纷繁复杂,允许在得出计算结果的时候存在一些错误,不再追求精确度;三是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不再需要执着于“为什么”,只要知道“是什么”就可以了。这三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以我们拥有的海量数据及其强大的处理能力作为支撑的,这样商家才能够快速高效地得出最适合市场的结论,才能最快地获得最多的利润。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只有明晰这些转变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生活。
讲座中,马野老师讲到,让数据发声的最终目的,是要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一种便捷高效廉价的定制化服务,让客户在这种前沿的商业模式中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当然,大数据在前期的推广与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但要相信人们的智慧能够克服这些,相信大数据时代的所打造的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便利。(新青年论坛 王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