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汉字“变变变”
时间:2014年04月2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我们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汉字的应用,相信很多人都曾想过那一个个奇特的文字是怎样来的。323日,著名汉字研究者山西大学语言系研究生导师王艾录教授为我们揭示了汉字的形体演变。

我们要了解、分析、判断字的结构,猜测古人造字的心理、原理,从现代楷书去分析、判断是行不通的。要了解汉字应从古人造字时开始,汉字的演变历史是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渐进的。

汉字最早是以图画的形式产生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最早的文字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是古人在捕鱼、打猎、打仗时刻在龟壳、野兽骨头上的甲骨文,其特点是细、瘦,拐弯处是方的。随着铜的出现人们将文字浇铸在青铜器上——金文、钟鼎文,其特点是肥、粗,拐弯处圆。在战国时期,占据关中地区的秦国,文字较正统,是大篆。秦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李斯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到汉朝多用隶书,即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民众中间。在汉代得到了大发展的隶书,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与之前的古文字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是中国文字的转折点。在隶书之前古文字的特点是象形化;隶书之后的文字开始符号化。在曹魏时产生了书写更为便利的楷书,它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盛于魏晋南北朝,到现在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在摆脱古代汉字图形的束缚后上又进一步,完全是由完备的笔画组成的方块符号,方块汉字从此定型。后又出现了草书,行书等等。这就是中国汉字主要形体的演变,每一步的演变与发展都有一定的社会性,汉字的社会性对记录汉语的价值非常重要,只有更科学、规范的汉字才更能为人们接受,从而流传不衰。(新青年论坛     盛亚苹)

汉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