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产生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也凭借着汉字得以流传至今。3月30日上午,山西大学中文系王艾录副教授和我们一起探索了文字的奥秘。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否还记得祖先们是怎样发明创造汉字的呢?仓颉造字的形象似乎历历在目,今天从某些汉字中我们依然能看到汉字的象形意义。还记得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曾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文字,也是寿命最长的一种文字。追溯汉字的起源,它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多个阶段······汉字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觉得可以把汉字比拟成一条马路: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走出来之后,人们会经常对马路进行修缮。修缮之后的马路,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变平、变宽、变直,或者出现新的分支等等。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马路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于是我们需要建设新的道路,如铁路、高速公路等等。而文字也一样似乎都有着生命,它们在不同的时代演绎着自己的精彩篇章。
中国的汉字随着时间的变迁慢慢演变成我们今天的文字,这中间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岁月,其间出现了多少的文人墨客,又有多少的千古佳作流芳百世,而这些都是以文字为载体留存于世的。如今,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也正逐步渗透到全球,所以,理解每一个文字背后的含义,正确地使用每一个汉字,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大的意义。(新青年论坛盛亚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