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多角度评价乾隆帝
时间:2014年04月2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2014330我国第一位满族史女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定宜庄老师在博学楼203教室为我院广大师生讲述了一代帝王乾隆帝。

定老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乾隆帝登基的历史背景,乾隆帝在一个极好的历史节点登上帝位,顺治、康熙、雍正三位皇帝此前励精图治,历经91年为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乾隆登位时正值壮年,一生无灾无病,他在位期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不仅使大清帝国人口上亿,综合国力也发展到封建帝国的顶峰,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乾隆盛世是清王朝乃至封建专制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定老师由“Empire”帝国这一概念切入,让我们认识一代帝国霸主——乾隆帝。以清帝国为例,它不仅地域广阔,民族复杂多样,皇权至高无上,更为重要的是实现了直接统治和间接统治的完美结合。仅从允许各民族有各自的宗教文化信仰和文字语言,并允许其使用流通就是历朝历代前所未有的。谈到清代对现在产生的重大影响,定老师说道,“莫过于对今天国家版图的雏形奠基和民族区域治理的影响了。”清朝对不同族群实行不同的政策,对待汉人,实行强迫剃发,同时乾隆隆重举行祭孔大典,表明了自己尊崇儒教的态度,以此达到了拉拢汉人的目的;对待少数民族则采取“改土归流”的改革;将世俗权力和教权相融合,宣称自己为文殊菩萨的化身,有力的团结了蒙古人和回人,这可谓是乾隆帝的一伟大功绩,这些决策的实施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盛世安定。

定老师又分别从乾隆年间南巡、西征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爱新觉罗·弘历。定老师认为,清代帝王喜爱出巡,首先是因为少数民族喜爱游牧;帝王东巡圣京沈阳,是为了祭祖;出巡五台山,是为了拜佛;南巡的政治目的,是为了拉拢江南士大夫。南巡的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探访民情。古代信息不发达,皇帝要想了解民情,就得多到民间走走。第二、加强清朝政权与江南地主士绅之间的联系。汉族臣子也是清朝大臣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江南,一方面可以笼络江南官僚;另一方面江南经济发达,帝国财赋大半来源于此,所以康熙、乾隆都多次下江南以加强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稳定帝国经济动脉。第三、督查河工。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江浙海塘等水力工程。乾隆自己也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乾隆执政期间,镇压贵州苗疆起义;二征金川;安定西藏;统一西域;平定大小和卓;在新疆设伊犁将军,巩固和完善了清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协助土尔扈特部东归;反击廓尔喀进攻西藏,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人无完人,乾隆也不例外。他制造了中国历史上最残忍、最疯狂的文字狱;借修《四库全书》的名义,一生禁毁图书有记载者三千一百多种,十五万一千多部,而民间因惧祸而自行毁掉的书,更是不计其数。比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乾隆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固步自封,闭关锁国,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最佳时期。

定老师另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为同学们讲述了乾隆帝的事迹,以全新的角度,别样的视野,独到的见解让同学们认识了不一样的乾隆帝。(新青年论坛郝飞)

多角度评价乾隆帝

上一篇:文字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