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0日晚我院名人名师课堂很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内著名学者——刘瑜老师来我校给学生做讲座。作为服务于名人名师课堂也是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我院唯一一个具有学术涵养的学生组织的一员,我很荣幸能够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本次讲座。
我把刘瑜老师讲座一事告诉了我上海的笔友之后,他无比羡慕地说:“你们学校太好了!”,甚至连在我校教授《大数据营销策划》的和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邢李鹏老师也来“蹭课”了。
在我听完刘瑜老师的讲座之后,我感觉到我们对西方,对美国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19、20世纪,而今天已然是21世纪了。在这里我想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刘瑜老师的讲座。西方社会认为政府是“必要的恶”,所以整个社会都在努力地限制并控制政府的权力,也就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从美国政府建立初期的国家银行的反复撤销,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国家银行而只是有一个象征性的美联储就可见一斑。美国人认为,国家银行只能滋生腐败,滋生强权,滋生投机。
在美国的资本主义转变中也有很多和我们相似的现象,比如,劳资矛盾,童工现象,罢工,垄断经营,贫富差异巨大,等等。但即便是在放任状态下市场为主导的情况下出现如此之多的障碍,美国社会似乎都不是简单地放任政府权力的介入,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法与宪法(人为法),忠诚于法律还是忠诚于社会正义,考虑合理性还是考虑现实性的争辩与抗争的过程。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政府的权力还是越来越大的,例如政府提高社会福利,将经济发展的大量成果用于社会福利,社会的经济发展就自然缺少活力。动力不足所引发的人们不需要工作就可以保障基本生活的现象普遍存在。反福利的茶党运动和希望不断提高福利待遇的游行示威活动不断摩擦碰撞。但这并没有引发社会革命。而反福利的却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公民自觉,道德境界,因为人类的发展最终只能依靠于每一个个体的自强不息。只要公民自觉,保持学习,加之美国民主在很大程度上的间接性,比如精英人群在国会的比重高,智库建设发达,美国政界的犹太人财力优势等,还有美国独有的政治文化,偏重个人主义精神,强调个人奋斗,以及法治传统,似乎民众的民主再分配的冲动并不会强烈到以革命来解决的地步。
当然,在当下多元价值、多向主义,以美国为例,我们中国也势必需要留意民主可能导致的多数暴政,特别是,我们的公民理性,公民自觉,我们的法治观念都还比较淡薄的情况下,一味地叫嚣宪政,推崇民主,我想也是比较危险的,如果那种民主再分配的冲动太过强烈的话,整个社会再次以革命的方式发展,那就要发生倒退了,所以改革可谓势在必行,我们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我们切不可急躁,因为我们不同于美国,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存在很强大的历史惯性,发展惯性,我们文化有太多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元素了,这些元素通过教育,早已流在哪怕我们90后的血液里。所以,我们也依旧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面领着选择的问题。
青年本来就是整个社会的新鲜血液,我之所以要说我们是新青年,我们要当新青年,就是因为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既遭受着信仰多元也或者说信仰缺失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同样也遭受信息时代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面对这个时代,我们的选择将异常繁复,精神困扰,心灵受伤,但我们却依旧要去承担这个社会,承受这个国家。如此,对于政治,对于经济,我们就必须要有清晰的判断,准确的把握,对于我们社会的现状,改革的难题,制度的弊病,我们都要做到心里有数,而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愤青思维,文艺忧态来看待事物。新的时代需要我们有新的责任感,新的使命感,尽管我们不能忍受,但我们只要还活着,无法面对也必须面对,不能忍受也还要忍受。
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青年,我想我们是幸运的,作为信院名人名师课堂旗下的新青年论坛的新青年,我想我是幸运的。“扬博学,倡思辨。”作为新青年论坛的核心理念,我想这也正是卓越教育(完满教育)的核心理念。(新青年论坛 闫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