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王国梁教授的日本解读
时间:2014年10月31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1026日下午山西师范大学教授王国梁老师在我校“名师课堂”讲解了日本的有关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情况。本次课堂的题目为《日本的地理环境,民族精神与地缘战略》,王老师精彩的讲解加深了我对日本的了解,也激起了我的爱国热情。

日本的领土面积小,国土形态破碎,山地面积广阔,平原面积狭小,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处于板块的交界处,时常有地震和海啸,处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日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超越其它民族,而迅速的崛起,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如果说资源、人口等各种因素制约着日本的发展,那么这种制约因素同时也推动着日本的发展,因为这种制约因素使日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精神,就是“集体本位主义”。在“集体本位主义”影响下大和民族表现出来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唯我独尊”的民族自豪感、忧患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及锲而不舍、善于学习、善于开拓的民族生命力。也许就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感召之下我们才看到和认识到日本的发展动力所在,以及它崛起的原因。所以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也不得不钦佩大和民族的优秀,虽然我们中国人对日本人有着历史的仇恨,但我们不妨想一想日本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民族的团结,日本人的敬业。自古以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军阀混战导致民不聊生,中国人最热衷的“窝里斗”,最终使中国在历史的大潮中变得贫穷与孱弱。日本人的敬业精神对民族产业的发展来说有着决定性作用,放眼望去: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大街小巷比比皆是,索尼电子在中国商场耀眼夺目,所以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倭人”的日本,最终成为一个电子产业、汽车产业的大国。从一个东亚小支,变为一个东方大国。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究,也值得我们去借鉴。

 2012年以来,安倍所领导的日本政府使得“中日关系”降到历史的冰点,这正是日本的地缘战略。追溯历史,1868前的日本崇拜中国,唯中国的马首是瞻;1868年后,经过明治维新,日本脱亚入欧;1894年侵略亚洲,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企图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二战后日本沦为美国附庸,对抗社会主义阵营;2009年鸠山由纪夫执政,开始尝试“脱美入亚”;2012年安倍上台后,对华开始反弹,中日关系陷入紧张状态。“钓鱼岛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的冲突和矛盾,之后以安倍为首的右翼份子不断地制造紧张事件: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战争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对于慰安妇问题不承认、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挑唆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另一方面日本和俄罗斯在北方四岛的争夺,和韩国在独岛上的争端使得日本的外交陷入了困境。一系列事件表明日本的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安倍,石原慎太郎,这些右翼份子企图把日本引上军国主义道路。因此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面对日本的挑唆,在现实条件下中国应该如何才能出奇制胜?有些中国人总是想要和日本开战,总是认为中央政府不够强硬,讽刺我们的外交部只是一味的谴责。其实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想法,可以说是愚蠢的想法。个人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所惠及的13亿人的幸福不能因为钓鱼岛问题所引发的战争而毁掉,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不能因为战争毁掉这一切成果,一旦中日之间爆发战争,其后果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经济可能会因此倒退20年。

东亚的日本正处于发展的痛苦期,经济低迷,社会分化,这些问题困扰着日本的政客,他们正极力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日本和亚洲近邻关系紧张的情况政客们无暇顾及。而中国更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青年论坛 王刚)

王国梁教授的日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