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语言中的两三事
时间:2017年05月2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语言中的两三事

 

五月未央,奏起夏的乐章;晚风微拂,蔓延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我们对语言的思考是一场的角逐赛,时代中变化无常的语言形式是偶然也是必然,就由周荐教授带领我们漫游在历史的长河中,品味时代中的那些语言的两三事。

 

    历史的长河中,词汇的出现都有它的意义,道路是曲折的,未来是光明的,文化的发展带给我们愈见完善的语言系统。词汇的雅俗有区别,一般来说常现于圣贤书的被视作雅,常为引车卖浆者流使用的被看作俗。先秦时很少有单音节词,大量的事物出现,需要命名的东西很多,单音节词汇不够用,就出现了同音现象。与现代普通话来比,我们的古人发展了复音节词汇,它们大量出现就是必要的。就拿历史名人来说,不少就是一个字的姓加上一个字的名构成的,古人在名之外多数还有字,字是由双字构成,便于他人直接称唤。三代已有的字,尤其为统治者认可的字就是正统的字;后世民间造出的字就是俗字。词典出现地很早,但在明代之前,词典的编篡并没有受到官方的重视和鼓励,所以没有产生出来由中国人编著出来一本现代意义上的词典,但是西方传教士积极主动地关注到了俗语的收集和整理后,到了清代就是熟语的丰收季。刚开始的清朝百废俱兴,知识分子重新拿起笔,但是后来又因为统治者担心政权不稳,大兴文字狱,只能开展对小学的研究。四字成语大多是历史中出现的,被使用为工具书,清代正是创造三字词的年代,市井文化日益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在十年文革期间三字词的创造速度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文革结束之后便渐渐放缓下来。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年代,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网络词汇就充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一夜之间一些词汇就传到众人皆知,但网络词汇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并没有特别低俗,只可惜在拜金主义浪潮的推动下,在俚语文化的影响下,网络词汇有向低俗化的趋势和倾向,这是一种对于情绪的宣泄。这些词汇流行在青年人群中,并且有一定的私密性,所以少了诸多禁忌,而我们有时为了跟上所谓的潮流也不得不学以致用。现在纸质的报纸、杂志中为了博人眼球也开始用网络词汇,这种行为是对文化的不尊重,是灾难性的。当然网络词汇也并不是都是低俗的,我们就该区分开来,区别对待,有些词汇增加了它的活泼性,但有些词汇却是让人抵触的,这些都不能一概而论。好的、有益的就接受,坏的、无益的就亟待清理。对于那些边缘性的、不代表低俗的词汇,我们也可以给它一定的空间去运用。

 

    漫漫时光,古往今来语言中的两三事代表了所在的时代,前人留下的优秀文化我们要传承发展,留下来的那些俗话俚语我们可以知晓懂得,而那些糟粕恶语我们要坚决摒弃。都说见字如见人,我反而觉得不如闻声而知人更加通透这个人的秉性。同行中的时代伙伴,历史就在后方,我们也终究成为他人口中的历史,如何做好一个雅俗共赏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课题。

     

                                                  
                                                           
新青年论坛  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