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艺术与时代的共振、与人民的交融,《穿越硝烟的歌声》影片中青年们甘洒热血、力挽狂澜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让我们为之感叹。放眼当下,作为时代传承者,如何得到传承光大的精神财富,努力开掘当下中国电影的文化资源?6月15日饶曙光在图书馆小礼堂为我们带来《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新的黄金时代》为主题的讲座,带领我们汲取中国电影的精华,体会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魅力。

想要真正了解到新时代对于中国电影的要求,就要把握电影理论批评的专业性,在电影理论批评中,我们才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批判性思维艺术。饶曙光老师讲到电影理论批评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引领观众、引领创作,这种对于专业态度、专业精神、专业品质、专业力量的讲述,使得讲座的开场就让同学们对艺术充满敬畏。

反观中国电影的现状,中国电影难于“走出去”的尴尬情状同样体现在近几年国产片国际声誉的一片冷寂上。例如,外国观众认同的仍旧是极具传奇意味的中国经典功夫片,熟悉的仍然是成龙、李小龙等功夫明星。面对这种状况,饶老师提倡中国电影要结合国际趋势继续创新。

批评才是有效的,最终也能在建设中不断得到大众的认可,电影理论批评工作的作用才能不断地彰显。面对《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人再囧途之泰囧》《让子弹飞》中外市场票房的差距,我们在批评中反思,在批评中发展。随后出现了《英雄》、《寻龙诀》等在国际电影节中真正被外国赞扬的电影,才让我们真正看到批评的实际意义。


在全媒体时代,电影的发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想让触发电影创作的灵感机关,让中国电影真正“走出去”,就要结合互联网的强大作用,适应观众的需求,让电影更具互动性、话题性。饶曙光老师为我们从多方面剖析了当下电影评论的趋势,引导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参与电影评论,运用互联网促进其中国电影更好地发展。

在“人人都是评论家”的时代,任何人都要坚持“发出自己的声音”。本场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碰撞思维、激发想象、以小窥大的交流平台,我们在电影评论中思考交流、分享提升,促进了审美思辨力和电影鉴赏能力的发展。
【新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