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相逢,双节共谱新章。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晋中信息学院为师生们奉上了一场“双重思想盛宴”。北京蜗牛和他的朋友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CEO、蜗牛书馆创办人、深度商业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者苏凡,以及著名科技作家、工信部高级工程师、北京市"产业特派员"、北京华夏工联网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喜文同时莅临学院,分别以《小众市场的形成与自我IP的建立》和《颠覆认知的AI时代与产业机制》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两场高质量的"开学第一课"。这场知识与智慧的交响,不仅是新学年的启航明灯,也是献给教师节的特殊贺礼。

“开学第一课”,是探索未知的“启航哨”。正如王喜文院长在《一本书读懂ChatGPT、AIGC和元宇宙》里所写,当下的世界正被科技浪潮重塑,新领域、新思维不断涌现。我们坐在课堂里翻开的每一页书,聆听的每一段讲解,都是推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从基础的公式定理到前沿的智能科技,从文字里的家国情怀到实践中的责任担当,开学第一课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学什么”,更是“如何以好奇之心拥抱变化”。

而教师节,是致敬传承的“感恩符”。就像苏凡老师深耕教育领域,以“蜗牛书馆”为载体搭建知识桥梁那样,每一位老师都是知识的传递者、成长的守护者。会在我们迷茫时给出温暖的指引。是为我们“赋能”的第一人——他们赋予我们知识,更赋予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
苏凡:深耕细分领域,揭秘自我IP打造之道
作为一位深度商业理论与实践的思考者,苏凡老师的讲座充满了人文温度与商业洞察。他从自身创办教育企业和社会空间(蜗牛书馆)的实践经历出发,阐述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深度阅读、批判性思考和人文素养对于个人成长与商业成功的基础性作用,为学子们揭示了小众市场的巨大潜力与自我IP的构建路径,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在细分市场中找到定位、打造独特价值,并通过内容创造和社群运营建立个人品牌影响力。

“在高度同质化的时代,差异化就是竞争力!”苏凡强调,“小众不是局限,而是精准;自我IP不是虚荣,而是价值认同的凝聚。”他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自身独特优势,深耕垂直领域,通过持续输出专业价值构建个人品牌护城河。这场讲座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实用的创业思路,也为他们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了新视角。

王喜文:洞见AI未来,解读产业变革新机制
王喜文院长以宏大的视角和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前沿科技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全球经济格局、产业形态和就业结构的革命性影响。

“AI不是替代,而是赋能;不是终结,而是新开端!”王喜文指出,“未来十年,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他详细解读了AI时代的产业新机制和人才新要求,勉励学子们要主动拥抱变化,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才能成为未来产业的引领者而非被动适应者。

双课交融:传统与未来的教育对话
两场讲座,一场聚焦市场细分与个人成长,强调深耕细作的“匠心精神”;一场放眼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突出拥抱变化的“未来视野”。二者遥相呼应,既有微观的沉潜,也有宏观的开阔,构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对话。在教师节这个特殊时刻,如此课程安排别具深意——既是对传统教育中专注与深耕的致敬,亦是对未来教育走向的敏锐洞察。

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两场讲座为他们开启了新学期的"第一扇窗",不仅拓宽了视野,也激发了学习热情。而对老师们而言,这更是一份意义非凡的教师节礼物。他们既在技术迭代与产业变革中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也在回归深耕与匠心传承中,再次体认到立德树人的深刻使命。教育之路,既需仰望星空,也须脚踏实地——这一天的讲座,恰似这两极之间,一座无声的桥。

这场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盛宴;不仅是学期的开始,更是新征程的启航。在科技与人文的交汇处,在传统与未来的碰撞中,晋中信息学院的师生们收获了一个难忘的教师节,也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师者如灯,青年向新,成长的力量,正在时代土壤里蓬勃生长,在师者薪火传递中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