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受邀来我院开展讲座,为在场同学剖析了辛亥革命前后看似正常事件背后的隐情。
讲座中,张教授对待辛亥革命,国共两党对它的积极意义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辛亥革命的成果无疑是丰硕的,推翻了近三百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五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但革命并不彻底,残余封建势力仍然强大。概括来说就是成果丰硕,结局失败。实际上辛亥革命并不是统一指挥、准备完全的,而是以试爆炸弹失败被发现为导火索引来搜查,被迫仓惶起义才一举拿下的武昌城。随后各地闻讯纷纷起义,最终逼迫清政府下台。在此之前,原本清政府改革成效显著,经济上国库、地方增收,政治上预备立宪,人民没有强烈的推翻清朝统治的愿望。慈禧太后不愿放弃皇权,任人唯亲,且淳亲王主政后不懂治理朝政,急于收权,终于把自己推向对立面。
原先的革命党人以暗杀起家,并没得到百姓认可,最后因为对清政府失望转而加入支持革命。革命党人进行的有影响力的工作是舆论宣传。正如“三民主义”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人们思想冲击很大,使很多民众愿意革命。这点很值得我们借鉴,牢固把握舆论的方向,使自己能有立足于其中的资本,思想上产生的共识,迸发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如犹太人无国,但这个民族没有灭亡,一朝复国,屹立不倒,有民众觉醒与支持,国家命运才会前途光明。
辛亥革命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永远镌刻在历史记忆中。让我们继续跟随张鸣教授,了解未来中国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新青年论坛 张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