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心得
张曙光 毛基业 郑也夫 陈志武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家大讲堂 > 讲堂心得 > 正文

讲堂心得

为什么中国人民勤劳而不富有
时间:2013年05月3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中国人民确实很勤劳,但没有勤劳到“点”上。我所说的点是指效率、方法甚至于方向。

    叶檀老师强调了一点“微观效率”。即所谓的“个人效率”,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他们机械地重复着企业分配的任务,却被企业主压榨,他们勒紧裤腰带获得的仅仅是每个月最低生活保障工资。他们的工作时间不断增加,但维权意识却在削弱。今天我们终于明白这个道理,原因在于“体制”,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微观效率提升了,宏观效率却下降了。中国不缺钱,中国人民很缺钱。90%的人民财富被10%的人所控制。中国人民很精明,中国老板更精明。

    我国的制造业如火如荼,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似乎离开“Made In China”的商品日常生活也会很有难度。但当我之前所看到得一则“中国加工八亿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新闻时,我凌乱了。是的,这就是廉价的中国。中国人民在加工、生产、销售领域辛勤工作,但贫困却不断逼近。对叶檀老师所讲“中国缺的不是财富,而是财富激励和分配机制”的这句话我深表赞同。

    财富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导致中国的土壤出现“酸碱化”,土质变硬,类似于核心人才与企业技术的珍贵植被不适合生长,而出现了更多的顽强勤劳的“杂草”。这“杂草”便是中国劳动者,是那所谓的90%,所以对于政府而言,政策与作为至关重要,但地方政府却用“注了水”的数字去制造舆论,去美化地方政绩与发展,夺公众的眼球。没有规划的科学性,没有统筹的协调性。“削山造地”、“造城运动”、“重复建设”,这一切使得一些本应保留的的财富无端蒸发,地方政府行为与中央政府政策严重抵触,互相矛盾。一股劲地破坏又一股劲地建设。短期的效率很高,但长远看来可谓是鼠目寸光。

    我们的社会处于“过渡阶段”,改革势在必行,叶檀老师的一句“我倒希望经济不断下滑,这样更有利于加快改革”表达了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绝地逢生的救世思想。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都想为国效力,悲观也许是目前最令人兴奋的。社会民众在不断适应社会,公众不会被任何信息所愚弄。以至于我们的思维转变为“反着想”,这样我们就能戳穿官方言论的本质,例如“朱令案”、“PX项目”等。

    我想 ,作为当代大学生,从我们迈入大学的那一时刻,便已经开始为就业、创业做准备。做我所想,想我所做,青春容不得懈怠。我们都是勤劳的中国人,应该用智慧换取财富,将勤奋用在“点”上。(新青年论坛   谷俊锋)

为什么中国人民勤劳而不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