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的改革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红利,改革开放逐步打破计划经济的樊篱,使市场经济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并结出了累累硕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前进。4月19日下午,张静老师主讲《可持续发展的非经济保障》。
张静老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非经济保障有“社会资本、公共信用、政治法律、利益平衡”这四个方面。社会资本是经济活动的一种社会基础。张静老师指出,社会资本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精神资本,是人类的精神堡垒。改革释放的巨大红利、劳动力和资本等因素,都需要这种社会资本将人类结合在一起,以提高经济活动的质量,那么巩固这种“无形资本”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
如今的中国出现了种种问题,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大战频发,例如“毒奶粉”“毒面条”侵害着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社会的公共信用。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整个社会浮躁不安,经济的过快发展带来了市场的秩序混乱,交易风险过大。怎样才能把市场经济带来的这些弊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我认为,公共信用的恢复可以整合市场带来的巨大“成本”。在大众间形成一种规则,人们都同意遵守这种规则,并且以此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而这种信用准则能保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经济活动的持续发展。
我国一贯提倡的重要治国战略包含有法制建设这一条,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混乱的市场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凋敝的经济则会导致失业率的提高,面对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国家制定政策法律刺激经济;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强调绿色GDP,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已经逐渐被取缔。同时在多种利益博弈中,利益平衡也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西方的代议制的目的就是权衡利益矛盾,最终实现民主。因此解决各方的利益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中国的飞速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可持续的经济态势,要解决这些问题,非经济保障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全面系统地认识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肯定改革和发展为中国提供鼓风破浪的动力,也要重视非经济保障因素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作用。(新青年论坛 张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