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薄的人相信运气,强大的人相信因果。”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每一件在我们生命中发生过的事情,背后都有因果。以小见大,当我们放眼于社会科学,对其进行经验研究时,运用的依旧是背后运转的相关因果机制,那么在当今大数据的时代,我们如何运用因果推断来促进其成长?4月21号王群勇教授为我们带来“社会科学中的因果推断与大数据”为主题的讲座,重视这个时代的魅力。

王群勇老师的课堂开展从“社会科学中的相关与因果”为切入点,在王群勇老师看来,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应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提取,因此,在贴合生活实际列举了许多有关案例,在这些例子中,我们发现一切事实的发生都源于背后产生的相关与因果,明白因果关系可以得到更可靠的预测,只有“原因”才能为“结果”负责的重要结论。

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大数据”是一股新的技术浪潮,也是逐步形成的历史现象,人类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数据的开放、整合和分析,能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从而为社会带来“大科技”、“大利润”、“大智能”和“大发展”等新的机遇。

接着,王群勇老师打开我们的理性思维,跳出生活圈,运用时间发生的前后空间假设进行讲述,“因果推断实际上是拿自己与自己的化身在另一种情形下的对比。”通俗的说,即“假如没有A,则B就不会发生”,这种案例被称为因果的反事实定义。任何知识技能的学习都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因果推断在大数据的智能时代,促进了学科的交叉融合、网络效应、提高了测度和量化分析。

在大数据中,数据化使因果关系量化为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获得关系强度和正负性质的同时,丧失了原有的必然性和方向性。大数据的相关关系,进一步展开了因果概念的重新刻画:因果关系是对因素相互作用过程与其效应之间关联的描述。

王群勇老师善于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他提出“我们越来越需要对任何发现都持有怀疑态度”,鼓励我们对任何事情提出质疑,大胆想象,在复杂的社会科学中寻找其本质,究其本源,才能不迷信任何理论,不固守任何模型。
世界背后运转的机制,是我们值得花费时间来细细研究的东西,只有真正把握紧密相关的因果,才能看清所固有的本质,我相信,我们学到的不只是对社会科学的系统了解,更大的收益是学会看待事情,要跳出惯有思维方式。
【新青年论坛】